会善罢甘休,父亲于是命人去周围的村庄守卫,做足了准备。
我同徐盛一起去了尤家村。
“斐君,喝些水吧。”
我接过水饮了几口,目光不由的停留在一处,那有位一位大娘正抱着孩子和几位将士打招呼,小孩子的脸上带着两团红晕,好不可爱。
徐盛见状笑了笑:“要是每天都能这样该多好啊,百姓安乐,将士平安。”
“是啊!”
我顿了顿,随即看向了他:“不过我原以为你的志向是建功立业呢!”
徐盛听着我的语气里带着些诧异,摇了摇头道:“我胸无大志,只希望国泰民安,安安稳稳的,最好不要打仗”最后,他看向我“还有……身边的人能一直在。”
在他长久的注视下,我不由得移开了目光。
“国泰民安,这难道还不是大志向?”
“那你呢?
你想要的是什么?”
徐盛反过来问我。
“我呀,我就想把突厥、契丹他们打的落花流水,最好永远不敢再来,让百姓们都过上安生日子。”
“那这么说,我们两个都差不多了咯!”
“也是,果然是我的好哥们,等回了京城,我俩一定要好好喝一杯。”
这几日突厥他们倒是安分的很,可反倒叫人隐隐些不安。
同徐盛在尤家村的这些天,倒是难得的悠闲,我们拿了锄头等工具去帮老人家们干农活,有人家要成婚,邀我们去观礼。
我站的远些,新娘上了轿后,众人前去讨吉利钱和要喜酒吃。
本欲回营地,思及徐盛在新郎官那里帮忙,我也抬步过去了。
经过一个胡同时,见几个孩童也学着扮新娘抬轿子,不由得笑了,小时候常同太子玩耍,我总是逼他扮新娘,他起初十分不愿,后来徐盛归京,他又抢着扮。
走近了才见到树的另一边,坐着一个男童,约莫韶年,一个人坐着,既不哭也不闹,只静静的看着别人玩耍。
倒是同徐安小时候有些许相似……我来时他们早已“撒谷豆”,新郎新娘也已去入了洞房。
徐盛些许饮了些酒,面色微红,我二人相伴走回了营地。
许是酒劲上来了,徐盛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。
我们在军中倒也没有太在乎男女之防,我一路将徐盛送回了他的帐篷。
人送到我也就打算走了,看了看他干裂的唇,又去倒了些水来,临走时,他突然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