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30psi压强的气体瞬间释放,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气流。
这股气流裹挟着离心管架横扫操作台,实验室内顿时一片混乱。
数百张实验记录单如同惊鸟一般腾空而起,在防爆玻璃的倒影中,这些纸张似乎在拼凑出一个残缺的化学分子式——C9H17N7O3S,这个分子式在混乱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。
在实验室的静谧氛围中,岛津LCMS-8060质谱仪的界面突然出现了异常波动,原本整齐划一的峰值曲线开始扭曲变形,宛如南太平洋深海中那些荧光闪烁的海葵,它们的触手在水中舞动,形成了一幅奇异的画面。
与此同时,3M 4547型正压防护服的内置传感器发出了连续不断的蜂鸣警报声,这声音在实验室中回荡,提醒着研究人员有紧急情况发生。
原来,父亲血液中提取并经过改良的河豚毒素(TTX-VII)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变化,它竟然与APOE4载脂蛋白结合,形成了一个违反了蛋白质自然折叠法则的共轭结构。
这种变异体正以惊人的速度——每秒300微米——穿越血脑屏障,它的目标明确而致命,直指大脑中负责情绪和记忆处理的杏仁核基底外侧核群的NMDA受体簇。
在E Ink电子墨水屏的实验日志中,一个令人惊讶的场景发生了,页面突然自动翻转到了第217页。
时间回溯至2023年3月7日,监控视频记录下了令人不安的一幕。
画面中,一位父亲的手微微颤抖,他正拿着一个针管,将其中的淡蓝色悬浊液缓缓注入自己的肱二头肌。
他口中喃喃自语,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:“第七代认知干扰剂与皮脂腺SCD1受体的结合率已经提升至惊人的97%,这意味着汗液蒸发时,能够形成直径仅为0.3微米的气溶胶颗粒......”视频的背景中,周教授的剪影在304不锈钢防爆门上显得异常诡异,他的影子在灯光下被拉长并扭曲变形。
与此同时,周教授手中拿着的培养皿里,那些纳米级别的颗粒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,它们正在以一种神秘的方式排列,形成了六重对称的莲花状拓扑结构,这一幕宛如科幻电影中的场景。
林夏的虹膜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