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里经济困难,我以为是借口,原来却是部分事实。
张立瞒着家人治病,花光了积蓄,自然无力赔偿我的医疗费和精神损失。
“我需要确认这些文件的真实性。”
我说。
“当然,我们可以联系张立的主治医生。”
王明拿出手机,拨通了一个号码。
经过与医生的通话确认,我终于相信了这一切。
张立确实患有晚期肺癌,目前情况不容乐观。
离开律师办公室,我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。
一方面,我因伤痛和张立之前的恶劣态度而愤怒;另一方面,得知他患有重病,我又不禁感到一丝同情。
“你打算怎么办?”
李梦问我。
“我不知道,”我诚实地回答,“我需要时间考虑。”
接下来的几天,我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。
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过于咄咄逼人。
虽然我有权利要求赔偿,但如果早知道张立的处境,或许我会选择一种更为缓和的解决方式。
但另一个声音又在我心中响起:张立完全可以坦诚相告,向法院申请分期付款或其他解决方案,而不是选择对抗、转移财产,甚至恶语相向。
他的病情可以解释他的经济困难,却不能成为他恶劣行为的借口。
我约见了我的律师,询问是否可以撤销强制执行。
“从法律角度,可以申请撤销,但意义不大。”
律师说,“张立的房产已经拍卖,即使撤销执行,他也无力偿还你那笔赔偿金。
而且,考虑到他的病情和目前的经济状况,他更需要用钱来治病。”
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
我想起张立在法庭上的傲慢,他转移财产的狡猾,他在被强制执行时的歇斯底里。
这些行为都让我难以原谅。
但另一方面,想到他正独自承受癌症的折磨,还要面对家庭破裂和经济崩溃,我又不由得心软。
“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做?”
我问律师。
“从法律角度,你已经得到了应有的赔偿,没有任何义务去帮助他。”
律师顿了顿,“但从人道主义角度,如果你愿意提供一些帮助,也是一种善举。”
我沉默了很久,最终做出了决定:“我会维持原判,那笔赔偿金是我应得的。
但我可以提供一些帮助,比如联系一些慈善机构,为张立申请医疗救助。”
律师点点头:“这是一个合理的决定。
你没有义务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