仍心系前线战事。
他深知,战场上瞬息万变,仅有充足的物资还远远不够,还需精准的谋略才能克敌制胜。
于是,他一头扎进了京城的藏书阁,日夜查阅古籍,探寻历代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战略战术。
不仅如此,柳书尘还多方走访曾在边疆任职的官员与将领,详细询问匈奴的作战习性、军队编制,以及边疆的地形地貌。
他将收集到的信息逐一记录,反复分析研究,常常在书房中一坐就是一整天,废寝忘食。
经过多日的潜心钻研,柳书尘终于为沈逸轩制定出一套详尽且精妙的作战计划。
这份计划不仅针对匈奴骑兵机动性强的特点,设计了巧妙的围堵与伏击策略,还充分利用了边疆复杂的地形,安排了多支奇兵,准备在关键时刻给予匈奴致命一击。
计划拟定后,柳书尘不敢有丝毫耽搁,他深知战机稍纵即逝。
他快马加鞭,亲自带着这份作战计划奔赴前线。
一路上,他风餐露宿,马不停蹄,历经数日奔波,终于抵达了沈逸轩的军营。
沈逸轩收到柳书尘送来的作战计划时,眼中满是惊喜与感激。
他迫不及待地展开细看,只见上面图文并茂,对战场形势的分析鞭辟入里,每一步战略部署都严谨合理,环环相扣。
沈逸轩不禁拍案叫绝,当即决定按照计划行事,发起最后的反击。
决战当日,沈逸轩站在点将台上,向士兵们宣读了这份作战计划。
士兵们听闻后,士气大振,原本疲惫的面容上重新焕发出昂扬的斗志,眼神中透露出必胜的信念。
他们如同即将出征的猛虎,迫不及待地想要冲向战场,痛击敌人。
战斗打响,沈逸轩不顾身上尚未痊愈的伤痛,骑着那匹矫健的乌骓马,再次冲锋在前。
他的身影如同一面旗帜,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。
在他的带领下,大楚军队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,按照既定计划,有条不紊地向匈奴军队发起进攻。
一时间,战场上喊杀声震天,硝烟弥漫,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。
战场上,黄沙漫天,喊杀声、兵器碰撞声交织成一曲悲壮激昂的战歌。
沈逸轩身先士卒,挥舞着长枪,枪尖闪烁着寒光,每一次刺出都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,匈奴士兵在他面前纷纷倒下。
他的战袍早已被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