册封太子后,我便克己奉公,勤勉于政务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然,我的二弟,齐王李洵,却总能轻易博得朝野上下的赞誉,深得民心。
我批阅一摞奏章,他的贤名便在京中更盛一分。
我彻夜制定国策,支持他的朝臣便又多几位。
我殚精竭虑,夙兴夜寐,唯恐辜负父皇重托。
我的太子妃苏氏,总是在旁温柔规劝,说我应该为群臣榜样,更加勤勉。
最终,我因心力交瘁,猝死于东宫书房。
魂魄离体。
大殓那日,父皇母后哀恸晕厥。
苏氏在我灵前殉情。
随后,我却见她悄然投入齐王李洵的怀中,笑道:“王爷,那个护身符果然灵验,太子的勤勉真的化作了您的气运,助您凝聚了这般人心!”
我这才幡然醒悟,所有问题的症结,就在那枚她亲手为我戴上的,所谓祈福纳吉的护身符上。
猛地睁开眼,我竟回到了我猝死前的那个下午。
1“殿下,您又伏案到深夜了?
臣妾看着真是心疼。”
“只是,朝中诸事繁杂,还需殿下多多费心,方能不负圣恩,亦能让天下臣民信服。”
耳畔传来太子妃苏氏温婉柔和,却暗含催促的声音,将我从死亡的冰冷和背叛的震惊中唤醒。
看着她那张端庄秀美,此刻却带着恰到好处担忧的脸庞,我才惊觉,自己竟然重生回到了猝死之前。
见我有些失神,并未如往常般颔首应允,她又上前一步,柔声细语地继续劝道:“殿下,臣妾知您辛苦,但齐王殿下近日又得几位大儒盛赞其仁孝,殿下也当多与他们亲近,展现储君风范才是。”
“您看您,眼下都熬出青影了,这都是为了江山社稷啊。”
她说着,便伸手想来为我整理衣领,指尖却似有若无地触碰到了我颈间的护身符。
那枚温润的玉符,此刻却仿佛带着刺骨的寒意。
若是以前,听到她这般“体贴入微”的劝诫,对比齐王的“贤德”,我定会心生愧疚,更加鞭策自己。
可是现在,我只觉得无比讽刺和恶心。
我抬手,不动声色地拂开了她的手。
“太子妃有心了。”
我的声音平静无波,听不出喜怒,“但孤自有分寸。”
“孤今日有些乏了,要歇息片刻。
任何人不得打扰。”
苏氏脸上的温柔笑意似乎僵硬了一瞬,随即又恢复如常,只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