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亲自前往毓庆宫。
在书房的暗格里,竟发现了三阿哥与朝中大臣往来的密信,信中商议着如何架空皇上、提前登基。
“娘娘,这可是弑君谋逆的大罪!”
玉姚看着密信,脸色煞白。
甄嬛却异常冷静,将密信重新放回原处:“先不要打草惊蛇。
去告诉北静王,让他密切关注三阿哥的动向。”
第十六章:雷霆手段甄嬛选择在中秋家宴上揭露真相。
当三阿哥当众拿出那份所谓的“先帝遗诏”时,北静王带着禁军突然闯入,将崔诚等党羽一网打尽。
皇上看着被押走的儿子,痛心疾首,下旨将三阿哥贬为庶人,永禁宗人府。
处理完三阿哥之事,甄嬛并未就此罢手。
她深知太后当年默许皇后恶行,如今又纵容孙子谋反,留着始终是个隐患。
她在太后病重时,拿出了当年皇后毒害纯元皇后的完整证据链,包括皇后身边老嬷嬷的临终遗言、太医院的旧病历。
太后看着证据,一口气没上来,当场病逝。
至此,甄嬛终于扫清了所有障碍。
皇上身心俱疲,渐渐将朝政托付给甄嬛处理。
她效仿武则天垂帘听政,推行新政,减免赋税,重用贤才,将大清朝治理得井井有条。
多年后,胧月公主下嫁北静王世子,而甄嬛的幼子则被立为太子,继承大统。
站在太和殿的最高处,甄嬛望着万里江山,终于露出了释然的笑容。
她用两世的血泪,换来了阖家平安、王朝兴盛,这一次,她真正成为了这紫禁城的主人,也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。
第十七章:暗流又起太子年满十六,开始参与朝政。
朝堂上,以礼部尚书马国成、户部侍郎赵德海为首的官员,表面上对太子毕恭毕敬,暗中却结党营私,企图在太子登基后掌控朝局。
他们四处散布谣言,称太子性格软弱,难以担起治国大任,同时拉拢各方势力,壮大自己的羽翼。
甄嬛敏锐察觉到了这股暗流。
一日,她在批阅奏折时,发现多份奏折都在弹劾甄家势力过大,言辞犀利,直指甄远道。
她冷笑一声,心中明白,这是有人想借甄家来打压太子,进而削弱自己的影响力。
“传旨,宣太子、甄远道、北静王明日入宫议事。”
甄嬛放下奏折,对槿汐说道。
第二日,几人齐聚御书房。
甄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