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无无的其他类型小说《带全家下放五七干校,从此不缺吃!无无完结文》,由网络作家“奶黄小猪包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他们绝口不提给老娘养老的事情,生怕被赖上。也没指望他们,老娘有他这个儿子就够了。快速解决好家里的问题以后,他才腾出手解决上辈子被冤枉偷窃的事。其实跟他被人敲闷棍有很大的关系。他猜测自己当时可能是刚好路过,不小心撞破了真凶,对方怕被他发现,这才敲了他的闷棍。这也让公社那边误会他是窃贼,他的名声本来就不好,这才引发了后面那些事。虽然时隔二十多年再回来,他脑子里还是很清楚记得当时那人的名字和样子,化成灰都认识。就是他,害了自己家破人亡。所以他回来以后,马上着手去寻找真凶,将他捆了交给民兵连处理。没想到意外被民兵连连长看上了他的身手,要招他进民兵连,这倒是个意外之喜。民兵连的工作虽然没什么油水,每个月只有一点生活补贴,但这是他改变自己名声的...
《带全家下放五七干校,从此不缺吃!无无完结文》精彩片段
他们绝口不提给老娘养老的事情,生怕被赖上。
也没指望他们,老娘有他这个儿子就够了。
快速解决好家里的问题以后,他才腾出手解决上辈子被冤枉偷窃的事。
其实跟他被人敲闷棍有很大的关系。
他猜测自己当时可能是刚好路过,不小心撞破了真凶,对方怕被他发现,这才敲了他的闷棍。
这也让公社那边误会他是窃贼,他的名声本来就不好,这才引发了后面那些事。
虽然时隔二十多年再回来,他脑子里还是很清楚记得当时那人的名字和样子,化成灰都认识。
就是他,害了自己家破人亡。
所以他回来以后,马上着手去寻找真凶,将他捆了交给民兵连处理。
没想到意外被民兵连连长看上了他的身手,要招他进民兵连,这倒是个意外之喜。
民兵连的工作虽然没什么油水,每个月只有一点生活补贴,但这是他改变自己名声的第一步,也是一个重要的跳板。
他记得七五年的一则新闻,依兰县三道岗公社的民兵被两个特务击杀,特务还破坏了交通要道。
这件事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,他在兵团都听说了,因为是自己老家三道岗发生的事,所以记忆深刻。
感谢在建设兵团的艰苦岁月,农垦队员除了劳作,还要定期参与实弹射击、战术演练和巡逻。
白天劳作训练,晚上还得参加政治学习班,进行思想政治教育,学习军事理论,劳动技能培训。
丧心病狂到有时候还会组织“田间学习会”,利用劳作间隙组织简短学习。
他的实弹射击是在这里学会的,文化课也是在这里补起来的。
为了抓住这两个特务,他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,每天都进行高强度的训练。
民兵连的枪支弹药都是有数的,不能胡乱消耗,他很珍惜每一次实战演练的机会,在射击上狠下功夫。
终于让他一举拿下了那两个特务。
依兰县给的奖金和荣誉都是其次,他更看重的是独立三营给他的这个军人编制。
这位营长也是个性情中人,觉得他是个当兵的好苗子,就破例给了这个机会,确实很难得。
建设兵团有三种人。
现役军人,农垦队员,知青。
七五年已经到了尾声,翻过年去,马上建设兵团改制的消息就会传来。
到时候知青们多数都会被安排回城,没有回城的知青和农垦队员一样,留在农场成为职工。
就像他上辈子一样,一步一步熬上去。
虽然最后也算不错,但这条路其实充满了不确定性,而且很辛苦,他着实不想再走一遍了。
这一次,他想换一条路。
独立第三营,隶属于黑省建设兵团,辖区总面积56.29平方公里,耕地6.53万亩,位于依兰县松花江北岸。
因为直属兵团,规模比普通营级单位大,约莫有800多人,其中现役军人200多人,农垦队员200多人,剩下的300多人是来自各地的知青。
日常任务是农业生产与垦荒,是当地重要粮食生产基地。
和前世他开垦的湿地沼泽地不同,独立第三营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粮食生产地,机械化程度也比较高,为黑省输送了大量的粮食。
这得益于旁边有一所依兰五七干校,其前身为八机部农机试验农场。
他拉着顾振北跟大家做了个自我介绍,所有人互相认识了一番。
有军籍的一共四个人,班长谢洪凯,还有两个农机手,蒋文明和郭定胜,剩下一个就是顾振北自己。
至于剩下的八人,有三人是技术过硬的农垦队员,同时他们也是农机手。
其余就是五个知青。
班里的六个知青,只有傅湛一个人是拿到证书的农机手,这小子确实有两把刷子。
顾振北把老娘给他准备油酥花生拿出来,也没多少,一人抓一把,算是个意思。
大家都高高兴兴的接了。
轮到傅湛的时候,他特意给多抓了两大把,这小子晚上吃那点东西,根本不顶饱。
谢洪凯介绍完就收起了笑脸。
一脸严肃的跟大家安排了接下来的任务。
机务连今年种了两万五千亩地的大豆,现在只收回一万亩,还剩一万五千亩。
“刚刚接到团部消息,气象站预计接下来几天马上就会有大风和暴雨天气,霜期也提前来临,目前咱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
连长刚刚开会下了死命令,从今晚开始,启动昼夜抢收模式,做到人歇机不歇,轮番上阵。
在霜冻来临前,哪怕不眠不休,也要把粮食抢收回来!”
成熟期的大豆植株较高,暴雨强风容易导致倒伏,不仅增加机械收割难度,倒伏豆株接触潮湿地面后还会加速霉烂,暴雨天气也会给晾晒增加难度。
早霜可能提前终结大豆成熟期,导致豆荚冻裂、籽粒不饱满。
总之这个时代的劳作,就是人力在与自然博弈。
三班一共有五台收割机,十二人中有七人是持证上岗,可以轮换着驾驶收割机作业。
在抢收、抢种这种高强度作业中,副手也被允许临时顶岗,缓解主驾驶员疲劳,不过这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。
因为副手基本上都还未取得专业技能证书,只是耳濡目染会操作机器,但并不娴熟。
一声令下,马上带队出发,所有人奔赴田间地头。
各班都分到五千亩地的任务,什么时候这些大豆收完了,大家才能停下来休息。
按照每辆收割机每天收割两百亩来算,五台机器得工作五天才能把这五千亩大豆收回去。
可现在已经没有五天时间给他们了。
这年头的天气预报也不是特别精准,说不定明天后天这暴雨狂风就要来。
所以他们只能连轴转,能抢多少是多少。
夜间作业和白天不同,驾驶员依靠车灯照射和凭借对地块的熟悉,结合车灯照射范围调整行进路线。
这个时候,全凭驾驶员的经验积累。
收割速度也比白天低,因为视线受阻,很容易发生机械故障,比如链条卡入杂草等,连傅湛这种熟手也放慢了速度。
顾振北作为傅湛的副手,手持手电筒辅助观察机械运行状态,照射割台区域以防漏割,同时观察是否有倒伏植株需人工捡拾。
同时通过哨声、喊话等方式提示驾驶员调整速度或方向。
傅湛本来没指望顾振北能给到自己什么帮助,毕竟才刚来,什么都不懂。
没想到顾振北做的很好,懂得灵活变通,眼力精准,反应及时,表达指令清晰,确实让他轻松了不少。
两人配合的很好。
到凌晨5点的时候,几个农机手都扛不住了,需要休息,副手又顶了上去,换他们下来休息。
这天晚上还发生了两个小插曲。
晚饭的时候,江琼华和廖建设带着两个孩子来了。
两人提着大包小包的副食品,名义上是来问候大家。
说实在的,这两天家里出事,每个人都焦头烂额,没人想到这一茬。
还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。
江家出事的时候,他们两口子一个都没来,害怕招惹是非,这会儿尘埃落定,风波平息,一家人又全都来了。
这个小姑,难怪在家里没什么地位,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自私又凉薄的人,也不怪家里人忽视她,不爱搭理她。
锦上添花易,雪中送炭难,这本也就是人之常情。
连江听晚这个小辈都想到了,其他人怎么可能不知道江琼华两口子的那点小心思。
大家也就是应付应付,面子上过去就行了。
“你们去黑省的话,几个孩子怎么办?不如这几个孩子就交给我来照顾吧!”江琼华说话间突然提起这一茬儿,一副为大家考虑的样子。
于兰芳没想太多,本准备直接说孩子送回娘家。
冷翠英听出小姑子话里有话,试探道:“不用了吧,你们家哪住的下这么多人。”
江琼华的小儿子廖弘泽连忙凑过来说:“大舅妈,我家住不下,你们家够住啊,不用那么麻烦,等你们走了,我们直接搬过来就行了。”
一屋子人都明白了他们的算计,算盘珠子拨弄的挺响。
在当下这个筒子楼盛行,住房紧张的时代,江家的二进宅子确实很香,招人惦记。
没想到两口子这次来所图不小,想要江家的宅子,先住进来,以后就说不清了。
当然也可能是廖建设的主意,江琼华虽然自私,但没那么多心眼子。
江爷爷和江奶奶的脸色都不太好,沉着脸没说话。
于兰芳没想到小姑子竟然是这个意思,人还没走,就想占他们的房子,吃相也太难看了,哼!
“琼华,我看不用了,我们家这几个皮猴子我都管不住,就不麻烦你了。”冷翠英不软不硬的拒绝了。
江听晚暗暗给母亲大人竖起大拇指,睿智聪慧!
一两句话,就把这两口子的算计摊开让大家看,但又适可而止的没再给人难看。
其中的分寸感把握很到位,搁在古代宫斗剧里,指定能活到最后一集。
“我不是那个意思,只是想着几个孩子没人管挺可怜的……”江琼华笨拙的想要找补什么。
廖建设憨厚的脸上闪过一丝阴翳。
笨女人,这么点事儿都办不好。
“好了!琼华,你跟我进来。”江奶奶阻止了她接下来的话。
她早已经从江听晚这里知道了小闺女上辈子的遭遇,之前诸事繁杂,没来得及同她说。
马上他们要去黑省了,走之前总是要提醒一番的。
虽然一切都跟上一世不一样了,江家没事,廖建设也没那么急着露出狐狸尾巴,但以后谁又说的清楚呢。
廖建设这个人他们都看走了眼,看似憨厚老实,内心花花肠子一点也不少。
两人已经结婚多年,大儿子都成年了,因为一个梦叫人家离婚,也不现实。
但总归是要防着点,女人,要给自己留好退路,这日子,才能过得舒心。
她把江琼华单独叫到屋里说了许久的话,旁敲侧击的提醒她,不管世道再艰难,再多闲言碎语,都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工作,这是底气和退路。
家里的钱要牢牢抓在自己手里,随时注意男人的动向……
江琼华难得被母亲这样关心叮嘱,倒是全都听进去了。
他们走的时候,江爷爷叫来廖弘宇和廖弘泽叮嘱道:“你们两个小家伙一转眼都长大了,以后凡事多替父母分担,不要学那些不好的作风,踏踏实实过日子。”
两人点头如捣蒜,也不知听进去没有。
他们刚走一会,江琼珍又摸黑过来了。
江琼珍平时在程家作威作福惯了,现在娘家婆家突然都倒下。
程家二老大骂她是丧门星,搅家精,要拉着她去死,家里乱成一团。
江琼珍听说父亲已经被放回家,连忙跑回家来找老父亲帮忙,在门口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,跪着磕头求父母开门。
“爸,我错了,你开门啊,我真的知道错了,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,您救救我和大宝!”
江听晚在门缝里看着外面狼狈至极的大姑,心里只觉得解气极了。
活该!
江爷爷和江奶奶都没有见她,只让江郡亭带话,以后她的一切跟江家无关。
反正已经登报断绝了关系。
江郡亭一个人出去见的大姐,见她额头已经磕出血,他叹了一口气。
“早知如此,何必当初,爸妈不会见你的,江家现在这样也是拜你所赐,没有人能救你了。”
江琼珍一把抱住弟弟的腿,就像抱住最后一棵救命稻草。
“大弟,你小时候都是姐带着你,你不能忘恩负义,救一救姐吧,我真的走投无路了。
程志那个王八蛋,害惨了我和大宝,他竟然还在外面养野女人,孩子都几岁了!
大宝是你的亲外甥,他才十五岁,人生才刚开始,你不能眼睁睁看着他被毁了啊!”江琼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求道。
这一刻,她是真的后悔了,后悔自己跟程志同流合污,伤害家人,以至于现在众叛亲离。
江郡亭一点也不同情这个大姐,一切都是她咎由自取。
但是想到程大宝,他又心软了,都是做父母的人,心疼孩子的心情是一样的。
“一切都是你的报应!我如今都自身难保,帮不了你什么,我们的情分早就在你举报家里的时候就没了!
看在大宝的份上,我最后给你指一条明路,就看你愿不愿意了。”
“什么路,你说?”江琼珍眼巴巴的看着他。
“跟程志划清界限,断绝关系!”
江郡亭说完就直接走了,独留江琼珍跪在地上发呆。
从前她总觉得自己婚姻幸福,家庭和谐,唯一的不好就是连生了四个女儿。
但有了大宝以后,这一点缺陷也补足了。
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,可这一切现在都变成了一场笑话。
出事以后,她已经去见过程志养的那个狐狸精了,比自己年轻漂亮许多,带着一个五岁的男孩,孩子跟程志长得如出一辙。
想到这里,江琼珍眼神一点点变得坚定起来,她心里已经有了决断。
江家今晚真是热闹的很。
除了嫁出去的两个女儿,平时厂里关系好的人家也来了。
大家都知道了江家的处理结果,有的送来自己的心意,有的送来安慰,总之热闹的很,来往的人络绎不绝。
江爷爷和江奶奶一直在接送客人。
江引章的同学给他送来一支钢笔作为留念,鼓励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努力学习。
冷翠英学校的同事也代表大家来看她,大家一起凑了三斤棉花票,两斤糖票,对这些普通的老师们来说,已经是很重的礼了。
连江引鹤这个小屁孩,都有朋友过来找他,小哥俩依依惜别,约定好以后要互相通信。
整个江家最安静的就是江听晚的房间,原身从小到大都比较内向,没有关系很好的朋友。
她百无聊赖的打开系统界面。
咦
有人在群里聊天。
向钱看
<欢迎新人朋友加入,我自己开了一家兑换小店,价格优惠,童叟无欺,有需要戳这里。>
山里人
<钱兄,我刚捉到一只野兔,能否换些白米?>
向钱看
<没问题,一只野兔我给你五斤米,没占你便宜。>
山里人
<多谢钱兄。>
……
看样子,这个山里人像是个古代山里的猎户,所以他不稀罕野味,倒缺少米粮。
系统空间里的商品都太高端了,不适合普通人的日常生活,再多的兑换点也没办法换来白米白面啊。
这是什么时候的消息,她竟然没注意到,可能这两天太忙了。
竟然有人想到在群里面开店做生意,有头脑啊!
类似于后世的微店。
看看他都卖些什么。
薯片一包:二个兑换点。
泡面一桶:二个兑换点。
老式大辣片:三个兑换点。
卫生巾一包:五个兑换点。
肥宅快乐水(可乐)一瓶:五个兑换点。
挂面两斤:五个兑换点。
五常大米五斤装:十个兑换点。
冰糖橙五斤:二十个兑换点。
中华牌香烟:三十个兑换点。
老式铁锅:五十个兑换点。
食用油一桶:八十个兑换点。
床上四件套:一百个兑换点。
蚕丝被一床:两百个兑换点。
……
这不就是一个现代的小型的生活超市嘛,看来这位仁兄生活在二十一世纪。
以后需要什么可以找他下单,比如这卫生巾就是每个月的必须品。
里面的东西价格不算贵但也不便宜,如果有特定需求还可以直接跟他谈。
不过,这个“向钱看”倒是给她提供了一个新思路。
说干就干,她打开输入页面,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新名字:财神爷。
财神爷
<棉花、厚棉布、军大衣有谁能弄到吗?>
等了一会,没反应。
不应该啊。
江听晚点开群主页一看。
纳尼,这个群里竟然只有五个人……
难怪没人回复。
所以这个时空兑换系统现在只有五个人绑定是吗?
终于有人回复了。
向钱看
<财神爷?这个名字霸气,我喜欢!
财神爷,你找棉布棉花和军大衣做什么?
如果我没猜错的话……你不会是生活在华国吧?
难道是华国的六七十年代?>
反应倒是快。
江听晚本来没想瞒着,这人也算半个老乡。
俗话说老乡见老乡,两眼泪汪汪。
财神爷
<没错,我们全家要去黑省,能弄到一批御寒的生活物资吗?兑换点不是问题。>
冷翠英、于兰芳两妯娌正为了这发愁,两家都只有三斤,如果是在京市过冬,拆东墙补西墙,再添点新的,完全够用了。
但要去黑省的话,还缺很大的窟窿,所有人的棉被棉衣都得加厚再加厚。
这次回复倒是很快。
向钱看
<我终于找到同志了!同志不用客气,你要的东西包在我老钱身上了,这次不用兑换点,就当交个朋友,以后合作愉快。>
向钱看并不知道她是魂穿,还以为她是六七十年代的土著,所以热情的叫她同志。
他之所以这么高兴和热情,一来是群里其他三个人都是来自异世,跟他们没有共同话题,而同是华国人瞬间就感觉好亲切。
二来,六七十年代是华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,他完全可以通过与这位财神爷互通有无,快速实现自己的财富自由。
系统里的东西虽好,但他只敢自己用,不敢拿出去招摇过市,怕被抓去切片。
赚了钱也要有命花啊。
财神爷
<那怎么好意思,报酬一定要给的,只是我要的急,明天早上六点要用,你能解决吗?>
江听晚被冷翠英安排了明天一早去排队买棉花的任务。
如果向钱看能帮她弄到棉花和其他物资,她刚好能一起带回家,到时候可以说是处理的货,不要票。
钱多多看了一眼时间。
晚上八点。
应该来得及。
<没问题,同志放心,我老钱今天晚上不睡觉,也必须帮你搞到你要的东西。>
财神爷
<谢谢,一切就拜托你了。>
钱多多起身开上自己的小皮卡就出了门,去市场进货了,希望没这么早关门。
江听晚不知道对方能帮她弄到哪些物资,但是人家这么够意思,她也不能太小气。
账户上现在只有可怜的72个兑换点,肯定是不够支付这笔物资的费用。
不过既然对方来自二十一世纪,她倒是有一个好的答谢方式。
托原身的福,这姑娘一直有集邮的习惯,家里也有这个经济实力,就一直坚持下来了。
现在她的集邮册已经有整整五本,里面各种邮票都有。
江听晚打开集邮册简单的翻阅了一遍。
好家伙,她竟然收集到了全国山河一片红、天安门放光芒、蓝军、大龙、京剧脸谱等珍稀邮票。
发财了发财了。
这些邮票放到后世,那都是一票难求的啊。
总之,能被她放在集邮册里的,都不是凡品。
只是应该选哪张送给老钱呢,她有些纠结了,都好舍不得。
那就这个吧。
《金丝猴》无齿套票,一套共三张。
她记得这一套也算是集邮界中的珍品,有较高的收藏价值,市面上再怎么也能值个小一万了。
选好邮票,她就高枕无忧梦周公了。
隔壁的老女人好一通奚落,被江引章怼回去了。
江奶奶也怀疑自己是不是给孩子吃错东西了,可这些东西大家都吃了,都没事啊。
最后只能归结为江听晚的身体弱,肠胃适应不了,以后可不敢再随便给孩子吃东西了。
江听晚才发现自己干了一件蠢事。
高级治疗灵液的使用说明上,用醒目的红色字眼标注着:使用后可能导致频繁腹泻或呕吐,均为正常现象。
可她竟然看漏了,在火车上出了个大洋相,真是离谱它妈给离谱开门,离谱到家了。
这一晚,她就没有睡着过,每个小时都要出去上一次卫生间,弄得大家都睡不好,周围的人抱怨连连。
最后她都懒得回座位了,直接在厕所门口席地而坐,反正已经不干净了。
鼻腔里全是臭味,全身都是臭味。
幸好她只有拉肚子,没有呕吐反应,身体也没有拉虚脱,就是单纯的拉肚子。
拉到最后,排泄物的颜色越来越浅,人也越来越精神,应该是灵液在改造身体排除的杂质。
早上六点,天色蒙蒙亮。
拉完最后一次,她感觉自己一身轻松,浑身充满力量,就像是回到了十五六岁时的精神状态,一身用不完的劲。
是来到七十年代以后,从未感受过的轻松。
脱掉臭烘烘的衣服,给自己找了一身干净衣服换上。
洗漱过后,看着镜子里的自己,不知道是不是错觉,好像瘦了那么一丢丢,肤色也好了许多,白里透红,粉嘟嘟的,看起来特别健康。
其实如果身体健康,胖一点也不是不能接受嘛。
她这个样子,放到唐朝,那绝对是绝世美人儿。
鹅蛋脸,身材丰腴,该有肉的地方有肉,该瘦的地方瘦。
其实这样也挺好的,她并不讨厌胖乎乎的身材,只是不喜欢肥胖影响到身体健康。
冷翠英找来的时候,都惊了一跳。
她实在熬不住,后半夜打了个盹,醒来一看已经天亮了,还不见女儿回来赶紧出来找。
本以为江听晚拉虚脱了,没想到竟然状态好的很,倒像是吃了十全大补丸。
“妈,我没事了。”
“真没事儿了?”冷翠英半信半疑。
“你看我这样子像有事的吗?走,去买点粥给大家带回去喝,列车应该八点就到哈市了,还得转车,吃饱了才有精神赶路。”
母女俩买了包子和粥回去,大家也都醒了。
火车晚点了一个小时,九点钟终于缓缓到达哈市。
他们要去的地方,是黑省合江专区(后世的佳木斯)的依兰县五七干校。
七十年代火车不能直达合江专区,必须先到哈市,再转车去合江,再到依兰县,最后去到干校。
从哈市到依兰县其实只有200多公里的距离,但想要过去,还得经历数次转车。
中间可能会坐拖拉机,牛车马车架子车。
光是想想就让人头疼不已。
如果有车能直达就好了。
一家人下了火车以后,江郡亭兄弟俩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出去溜达了一圈,还真被他们找到了顺路的车。
是一辆建设兵团的运输车,送新来的知青去营区报到。
这年头的人都很淳朴,得知他们去依兰县五七干校,司机师傅欣然同意带他们一程。
一来是真的顺路,车里的二十个知青,有一半都要去依兰县的独立三营报到。
二来去干校的都是干部领导文化人出身,天然就让人敬畏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