疼了!”
旁边的妇人忙问:“还有没有?
我家那口子腰疼得下不了地。”
“有有有,都有。”
我递上一盒,又教她怎么贴。
摊前人头攒动,忽然一阵低低的议论声传来。
人群分开,两个青衣书生缓步走近,后头还跟着个童仆。
为首那人羽扇纶巾,面容俊秀,目光温润,举止间自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气度。
“李掌柜?”
他微微一笑,声音温和。
“正是。”
我拱手作揖,打量着来人。
他不急着自报家门,只是在摊前随意走动,目光落在那堆罐头和玻璃瓶上,似乎在琢磨什么。
“这些罐头,能存多久?”
他随手拿起一罐午餐肉。
“若密封得当,三五年不坏。”
我答。
“可若军中携带,是否方便?”
“开盖即食,挖勺即用,行军打仗最合适不过。”
他点点头,转而拿起一只望远镜,顺手递给童仆:“试试看。”
童仆学着样子,举起望远镜朝集市远处张望,立刻惊呼:“先生,看得好清楚!
连那边石狮子的眼珠都能看见!”
青衫书生嘴角浮现一丝笑意,将望远镜还给我,低声道:“李掌柜奇货,果然名不虚传。”
这时,王二狗凑过来,压低声音:“掌柜的,这几位不是普通人。”
我微微点头,只当没听见。
“听闻李掌柜在新野普惠乡里,救人无数,还教孩童识字算数,实为难得。”
青衫书生缓缓道,“若某日有大事相托,不知李掌柜可否一助?”
我拱手笑道:“先生言重。
世道艰难,能帮一分是一分。
至于大事小情,只要不害乡亲,李某自当尽力。”
那人闻言,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。
他轻轻一笑,也不多说,转身带着随从离开。
人群里立刻炸开了锅。
“那是谁啊?
气度不凡!”
“听说是隆中来的贵人!”
“小李掌柜连大人物都认识,了不得啊!”
我只是收拾着摊子,没去理会这些议论。
傍晚时分,王二狗悄声问我:“掌柜的,那贵人是不是……诸葛先生?”
我只笑笑,没作答。
一连几日,集市上议论风生。
偶有外地商人来打探消息,更多的人则主动把家里的鸡蛋、布匹、野菜换成我的“洋货”。
我教王二狗他们轮流帮忙,教小猴记账,石头则负责收货,摊子越做越红火。
直到一日清晨,书生再次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