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创伤,以及对女儿安全的后怕,依旧难以平复。
“愫愫,”母亲曾握着她的手,声音沙哑地说,“都过去了。
以后……别再碰那些危险的东西了,好吗?
妈只希望你平平安安的。”
林愫当时没有回答。
她知道母亲是为她好,但她也明白,有些责任,一旦扛起,便难以轻易放下。
她走到窗边,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旧窗。
秋日的风带着一丝凉意,吹散了室内的沉闷。
街上传来孩子们嬉笑打闹的声音,远处工地的轰鸣声也比往日小了许多。
这个城市,依旧在按照它既有的节奏运转着,仿佛那场由香气引发的罪案,不过是一段无足轻重的小插曲。
但对林愫而言,那段经历,却像一把刻刀,在她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痕。
它让她重新审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,以及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位置与责任。
传承,不仅仅是技艺的复制,更是精神的延续。
而这种精神,除了对美的追求,更应该包含对生命的敬畏,对正义的坚守,以及对人性幽暗的警惕。
或许,真正的传承,并非将一切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,而是要有所甄别,有所取舍,甚至……有所封印。
就像那份“万籁寂”香谱,它记录着一种极致的香学技艺,但也承载着足以毁灭一切的黑暗力量。
它应该被记录,被研究,但绝不应该被轻易传播和滥用。
那么,她未来的路,该何去何从?
是继续固守这方寸天地,在故纸堆中寻找失落的芬芳,同时警惕着技艺可能带来的风险?
还是尝试走出去,用自己所学,去服务于更广阔的现代社会,赋予这门古老技艺新的生命力与时代价值?
林愫感到一阵迷茫。
她像一个站在十字路口的旅人,前方有无数条岔路,每一条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。
她缓缓踱回长案前,重新拿起那份“万籁寂”香谱。
这一次,她的眼神不再仅仅是复杂与困惑,更多了一丝审慎与坚定。
她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入一个特制的紫檀木盒中,盒盖上雕刻着繁复的缠枝莲纹,象征着生生不息,也寓意着守护与封印。
她决定,将这份香谱,连同何建明案件的所有资料,一并捐赠给相关的历史或文化研究机构。
让它成为一份警示后人的教材,而非被束之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