妾相信陛下英明神武,定能明辨是非。
家父常说,真相终有大白之日。”
太后放下茶盏,陷入沉思。
我借机又道:“太后可还记得淑妃娘娘?臣妾入宫前听闻,她性情温婉,才德兼备,是天下女子的典范。”
太后眼中瞬间闪过一丝痛楚,随即又恢复平静。
“你倒是消息灵通。
淑妃确实…不该那样离去。”
我假装不经意:“据说淑妃娘娘一生清白,临终前还在为陛下担忧。”
太后眼中泪光闪动:“你为何提起此事?”我低头,假装后悔:“臣妾失言,只是淑妃娘娘的故事令人唏嘘。
家父曾言,朝中奸佞当道,忠良蒙冤,天下之大不公也。”
太后眯起眼睛:“你很聪明,比我想象中聪明太多。”
“臣妾愚钝,不敢妄言。
只是忧心陛下身边若有奸人…”太后目光如炬:“你可知道谁是奸人?”我犹豫片刻,假意欲言又止:“臣妾不敢妄议朝政。
只是那刺客…”太后会意,挥手示意宫人退下。
“当年淑妃之死,确有蹊跷。
她临终前写了字条,说有人陷害她,但字条被毁,证据全无。”
太后声音低沉。
我眼中含泪:“太后明鉴,若没有确凿证据,臣妾不敢贸然怀疑他人。”
太后深深看我一眼:“你很警醒。
好了,时候不早,你回去吧。
本宫会时常召你来说话解闷。”
“臣妾谢太后恩典。”
离开太后寝宫时,我唇角微微上扬。
重要的盟友,已然落位。
次日午后,我刚从御花园散步回来,就听闻萧煜驾临。
“陛下龙体安康。”
我跪地行礼。
萧煜锐利的目光在我脸上逡巡:“听说你昨日与太后促膝长谈?回陛下,太后慈爱,关怀臣妾伤势。”
萧煜面色阴沉:“朕听说你与太后谈及典籍文章,你何时竟成了饱读诗书之人?”我心中冷笑,面上却楚楚可怜:“陛下恕罪,臣妾不过略懂皮毛。
太后问及,不敢不答。”
萧煜盯着我良久:“今日朕要亲自查验。”
我暗中警觉。
这是前世没有的剧情。
“陛下请。”
萧煜命人送来一部《诗经》:“背诵关雎。”
我不慌不忙,徐徐开口。
萧煜眉头微蹙,又命人换了几本经典,我对答如流。
“李家庶女,居然如此博学。”
萧煜目光复杂。
我垂眸:“家父生前喜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