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天价委托、数据对峙、苏晚的“复活”、医疗系统瘫痪、数据对冲……都是一场模拟。
她,赵语,并非那个以舆论掩盖真相的公关女王。
她的真实身份是AI伦理审查委员会的高级成员。
她的任务,是参与到由沈江团队开发的这个复杂的AI模拟系统中,扮演不同的角色,测试在各种极端情况下,“启明”这类AI芯片可能造成的伦理风险和应对策略。
沈江,也不是那个冷酷的科技新贵。
他是苏晚生前的恋人,也是她研究成果的守护者。
三年前的爆炸是真实的,苏晚的死亡也是真实的。
那不是事故,而是“生命之光”那位董事发现苏晚的研究可能曝光芯片的伦理问题后,进行的灭口。
爆炸发生时,苏晚正在将那份未完成的伦理协议草案传输到离线电脑,并植入定时触发的代码遗嘱,希望在自己死后,真相能有机会显露。
沈江幸存下来,但他没能救出苏晚,也没能保住她所有的研究成果。
他利用苏晚留下的部分技术基础,开发了这个高度拟真的模拟系统,重现当年的事件,并加入各种变量,试图推演在不同的情境下,如何才能揭露真相,如何才能找到苏晚想要捍卫的AI伦理边界。
赵语耳后和苏黎相似的蝴蝶胎记,只是系统随机生成的巧合,或者是为了增加模拟的真实感而埋下的无意义细节。
每次数据对战后增加的未知后缀文件,是模拟系统记录推演过程的日志,与实际剧情无关。
她之前体验到的“真相”,只是系统根据输入数据和人物设定,推演出的百万种可能性之一。
在这个特定的模拟版本里,赵语利用了她的能力,沈江采取了反制措施,最终以一种扭曲和不完整的方式,让部分真相得以呈现,并引起了外部的关注(警方介入)。
然而,“成功率0.004%”意味着,在绝大多数的推演中,真相都被彻底掩盖,或者导致更糟糕的结果,比如赵语被灭口,或者沈江的声誉彻底扫地,苏晚的研究被永远误解。
赵语看着沈江怀中的骨灰盒,以及屏幕上那冰冷的成功率数字,心中五味杂陈。
她以为自己身处现实世界的惊险对决,没想到却是在一个虚拟的“量子世界”中,体验着百万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