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正义与安宁。
第十章:墨香永续永徽十年,大胤国泰民安,丝绸之路贸易繁荣。
扬州墨安阁已成为天下文人墨客向往之地,每年春末举办的“墨韵大会”,吸引着各地制墨名家、书画大家齐聚一堂。
这一年的墨韵大会格外热闹,西域诸国使者也慕名而来。
苏砚身着锦绣华服,站在阁楼之上,俯瞰着院中熙熙攘攘的人群。
沈清玄站在她身旁,手中握着一卷新得的王羲之真迹:“墨安,吐蕃使者说,他们愿用雪域奇珍,换你亲手制的十锭御墨。”
苏砚轻笑:“告诉使者,墨锭可以相赠,但需答应我一个条件——在吐蕃开设学堂,传授汉字书写与制墨之法。”
沈清玄一愣,随即了然:“好个以墨传情,你这是要让墨香飘得更远。”
此时,学堂中传来朗朗读书声。
苏砚培养的第一批弟子,如今已能独当一面。
其中最出色的弟子明砚,正在向众人展示新制的“夜光墨”。
这种墨锭在暗处能发出柔和的光芒,尤其适合夜间书写。
“师父曾说,制墨之道,在于创新。”
明砚说着,在宣纸上写下“墨香万里”四字,字迹在夜光中流转,宛如星河倾泻。
正当众人赞叹时,一名侍卫匆匆赶来,在沈清玄耳边低语几句。
沈清玄神色微变,看向苏砚:“西北急报,有一伙神秘人在敦煌附近活动,疑似寻找天工匣的残片。”
苏砚眼神一凛。
当年天工匣现世后,为防止其力量被滥用,皇帝下令将匣中部分图纸分散保管。
但仍有传言称,天工匣还有未被发现的残片,蕴含着足以颠覆天下的力量。
“走,去西北。”
苏砚当机立断。
她换上劲装,将墨魂令贴身藏好。
临行前,她将墨安阁事务托付给明砚:“记住,墨香所至,亦是正道所达。”
敦煌沙漠,烈日炙烤着黄沙。
苏砚与沈清玄带领玄音阁精锐,循着线索追踪。
在一处古老的佛窟中,他们发现了神秘人的踪迹。
佛窟壁画上,描绘着上古时期工匠用天工匣建造通天塔的传说。
而在壁画背面,刻着一行小字:“天工之秘,存于人心;墨韵流转,生生不息。”
突然,佛窟顶部传来异响。
数十名蒙面人从天而降,他们身着黑袍,袖口绣着陌生的图腾。
为首的人摘下面罩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