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林薇客气地笑了笑:“谢谢张主管指导。”
她没有看苏曼,径直走回了自己的座位。
中午,林薇收到一条微信,是陈屿发来的:“怎么样?”
林薇回复:“搞定了。
谢谢你。”
很快,陈屿回了一个简单的表情:“”这次事件让林薇在部门里的地位稍微有了些变化,虽然张弛依旧难以捉摸,苏曼也对她更加冷淡,但至少,她证明了自己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。
第五章: 音乐里的“疗愈”与“共鸣”自从那晚之后,林薇和陈屿的联系渐渐多了起来。
他们不再仅仅是酒吧里的陌生人,而是会偶尔发微信聊天,分享彼此的生活。
林薇知道了陈屿大学时学的是作曲,毕业后曾组过乐队,梦想着发唱片,开演唱会,但现实很残酷,乐队解散,他为了生计,不得不做一些和音乐无关的工作,后来才成为“回声”酒吧的驻唱歌手。
他依然在坚持写歌,只是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急切,而是更享受音乐本身带来的平静。
陈屿也了解到林薇的更多事情,她的家庭,她对广告行业的热爱与迷茫,以及那段无疾而终的感情。
他发现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孩,内心有着惊人的韧性。
一个周末,陈屿告诉林薇,他在一个小型的livehouse有一场演出,问她有没有兴趣去看看。
林薇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
livehouse里人不多,灯光昏暗而温暖。
陈屿抱着吉他站在台上,没有了酒吧里的慵懒,多了一份专注和投入。
他唱了几首自己写的歌,有关于城市孤独的,有关于梦想坚持的,也有关于细微美好的。
当他唱起那首第一次让林薇心动的《迷宫》时,林薇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夜晚的酒吧。
这一次,她更清晰地感受到了歌词里的情绪,那是一种在困境中依然寻找希望的倔强。
演出结束后,林薇走到后台找他。
陈屿正在收拾吉他,看到她,笑了笑:“感觉怎么样?”
“很棒,”林薇真心地说,“你的音乐……很有力量,能让人安静下来,也能让人充满勇气。”
“谢谢你喜欢。”
陈屿递给她一瓶水,“其实,写歌对我来说,就是一个梳理情绪的过程。
把那些说不出来的话,唱出来,好像心里就舒服多了。”
“这就是你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