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一边——林梓涵团队的幕后操作室。
这是一个位于城市郊区不起眼写字楼里的办公室,表面上看只是一家普通的电商公司,但内部却隐藏着一个精密运作的机器。
办公室里没有多余的装饰,墙壁上挂满了数据图表,十几台电脑屏幕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曲线。
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,每个人都在忙碌地敲击键盘或低声讨论。
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是数据分析师李明远,一个戴着黑框眼镜、面容冷峻的年轻人。
他面前的三台显示器上,实时滚动着直播间用户的行为数据:点击率、停留时长、消费记录,甚至是粉丝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和点赞记录。
他通过复杂的算法,将这些数据转化为一张张“心理画像”。
叶小楠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他的目标列表中,旁边标注着“高度依赖型人格,社交孤立,易受情绪感染”。
李明远敲下几行指令,系统自动生成了针对叶小楠的个性化推送方案:增加私信互动频率,使用“家人依靠”这类温暖词汇,刺激她的情感共鸣。
与此同时,内容策划组正在会议室里讨论下一场直播的脚本。
组长张颖是个三十出头的女人,眼神犀利,讲话快而精准。
她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好的计划表,指着其中一段对团队成员说:“明天林梓涵要推一款新产品,‘山区儿童手工画’,定价偏高,但我们要营造一种‘稀缺感’。
直播一开始就强调这是最后一波库存,错过就没了。
重点是引导粉丝抢购,尤其是像叶小楠这样的高粘性用户,可以安排林梓涵点名她,制造一种‘被特别关注’的错觉。”
团队成员纷纷点头,有人提出可以在直播中加入一个“倒计时抢购”的环节,进一步刺激粉丝的紧迫感。
张颖满意地点点头,补充道:“别忘了在最后加一段林梓涵的‘卖惨’环节,比如说她为了联系这些山区孩子,亲自跑了好几趟山路,累到腿都肿了。
粉丝最吃这一套。”
而在一间单独的小办公室里,心理咨询师陈岚正在通过耳机与林梓涵进行远程指导。
林梓涵刚结束一场直播,脸上还带着直播时的甜美笑容,但声音里却透着一丝疲惫:“陈老师,刚才有个粉丝问我是不是真的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