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走向面案。
第一步,成了。
他拿起擀面杖,眼神沉静而专注。
属于苏记的逆袭,就从这一碗面开始吧。
日子在苏记酒楼后厨那锅日夜不熄的浓汤咕嘟声中,悄然滑过。
那霸道醇厚的香气,如同陈默悄然播下的种子,在江宁府食客们的口耳相传中,悄然生根发芽。
起初,只是零星几个被香气勾了魂的老饕,循着味儿摸进略显冷清的苏记,半信半疑地点上一碗“新出的汤面”。
当那碗面端上桌时,乳白浓稠的汤底上,卧着几片油亮的酱色肉片(陈默用汤底酱料卤制的),几根碧绿的嫩笋尖,再撒上一小撮翠绿的葱花。
热气腾腾,香气直往鼻子里钻。
食客们挑起一筷子劲道爽滑的面条,吹一吹,吸溜入口。
瞬间,浓郁的汤汁裹挟着面香在口腔炸开,咸鲜、醇厚、层次分明,卤肉的酱香、笋尖的鲜甜、葱花的清香交织在一起,形成一股汹涌的暖流,直冲头顶,熨帖到四肢百骸。
“唔——!”
第一个尝鲜的胖商人猛地瞪大了眼,顾不上烫,又狠狠吸溜了一大口,含糊不清地嚷道,“香!
真他娘的香!
伙计,再来一碗!”
旁边同桌的同伴也顾不上说话,埋头苦吃,只听得一片“吸溜吸溜”的声音,间或夹杂着满足的叹息。
“苏记这是……换厨神了?”
有人吃完面,连汤都喝得一滴不剩,摸着滚圆的肚子,意犹未尽地问跑堂的柱子。
柱子憨厚一笑,挠挠头:“是我们家姑爷……呃,陈公子琢磨的新方子。”
“陈公子?
苏家那位……?”
问话的人一脸难以置信,随即又释然,“难怪!
读书人脑子就是活络!
这汤头,绝了!”
口口相传的力量是巨大的。
苏记有“神仙汤面”的消息,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江宁府的大街小巷。
起初只是市井小民,后来连一些讲究的食客也按捺不住好奇,纷纷前来尝鲜。
苏记那原本冷清的大堂,渐渐有了人气,到了饭点,甚至开始需要等位。
对面醉仙楼的掌柜钱富贵,起初并未在意。
苏记?
一个靠着祖荫苟延残喘的老铺子罢了,能翻起什么浪?
直到他店里的伙计期期艾艾地禀报,说好些老主顾最近都跑去苏记吃面了,他才惊觉不对。
亲自派人去苏记打包了一碗面回来,尝了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