哦”那天晚上,我面上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,一直在和他畅想未来的交换生活,还打趣道,“陈聿,你去了日本后,可不能忘记我了哦”其实十年后我再回想,早已不记得当时讲了什么,只是再看还是会觉得心脏一抽一抽地,很难受。
对的,就是很难受,难受到心里装不下任何人。
其实当他走了之后,我也一直在想,为什么在我们相处的将近两年的时间里面,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跟他说。
“陈聿,我喜欢你”......他走后的第 47 天,我在二手平台刷到他挂卖的《费曼物理学讲义》。
下单时发现发货地址是他交换学校的宿舍,才记起他临走前说的那一句话是:“等我回来”我拿到书后,翻开看了看,扉页上的签名刚劲有力,最后一笔拖出的尾线,像他转身时被风吹起的衣角。
那是我第一次摸到他的字,比想象中更瘦长,像株努力往上生长的竹子。
我盯着他的字迹看了很久,突然下定决心,在我的日记本上写下:“李茉,你要努力努力再努力,终有一天你也会站在他能够看见你的地方,为你鼓掌”为了能够离陈聿更近,我开始列出自己的短板,一一补齐。
也是从他开始走后,我开始看 NHK 的晨间新闻,对着五十音图练发音到凌晨三点。
把他交换学校官网的公开课下载到手机里,哪怕听不懂专业术语,也要听他用日语回答问题时的尾音。
某个深夜,他在 QQ 空间发了张樱花照片,配文:“早樱开了”我盯着满屏粉白,鬼使神差地评论:“染井吉野的花期只有一周,要珍惜啊”半小时后他回复:“你还没睡?”
其实,每天学习到深夜,感觉到很累的时候,我就会拿小号偷偷翻他的 QQ 空间。
不仅如此,除了他的 QQ 空间,我还关注了他的学院官网,平时一有什么活动我都会知道。
我知道的远不止这些,我还知道:他研究室的窗台朝西,下午三点阳光会斜照在他左肩上;知道他每周三下午会去校图书馆顶楼自习,因为那里能看见富士山的轮廓;知道他在迎新晚会上唱跑调的“小情歌”,是因为我托学姐录了视频,反复看了 217 次。
2018 年早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