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注及其党羽,朝堂之上血流成河,唐文宗也被宦官软禁,从此唐朝的宦官专权更加严重。
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相互交织,使得唐朝中后期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。
朝廷内部斗争不断,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越来越弱,社会矛盾日益尖锐,农民起义也此起彼伏,唐朝的统治摇摇欲坠。
第九章:黄巢起义,动摇根基唐朝后期,土地兼并严重,大量农民失去土地,沦为佃农。
加之连年灾荒,官府不仅不减免赋税,反而加重盘剥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
乾符元年(874年),濮州(今河南范县)人王仙芝在长垣(今河南长垣)聚众数千人起义,他自称“天补平均大将军”,以“均平”为口号,表达了广大农民对公平的渴望,许多饱受压迫的农民纷纷响应。
次年,曹州(今山东菏泽)人黄巢也聚众数千人起义,响应王仙芝。
黄巢出身盐商家庭,善于骑射,粗通笔墨,他与王仙芝会合后,起义军势力迅速壮大。
起义军转战河南、山东、安徽等地,多次击败唐军。
乾符五年(878年),王仙芝在黄梅(今湖北黄梅)战死,余部与黄巢会合,推举黄巢为黄王,号“冲天大将军”。
黄巢率领起义军采取流动作战的策略,避实击虚,在南方各地辗转作战。
他们渡过长江,进入福建、广东,攻克广州。
在广州,黄巢发布檄文,揭露唐朝宦官专权、官吏贪暴等罪行,提出“禁刺史殖财产,县令犯赃者族”等主张,得到了百姓的支持。
但由于南方气候炎热,北方士兵难以适应,黄巢决定率军北上,直捣长安。
广明元年(880年),黄巢率领起义军渡过淮河,进入河南。
他发布公告:“各宜守垒,勿犯吾锋。
吾将入东都,即至京邑,自欲问罪,无预众人。”
表明只向唐朝朝廷问罪,不侵扰百姓,这使得起义军得到了更多民众的拥护。
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,攻占东都洛阳,随后又攻克潼关,直逼长安。
唐僖宗惊慌失措,逃往蜀中。
黄巢进入长安后,即皇帝位,国号大齐,年号金统。
他下令赦免百姓,唐朝官员四品以下留用,三品以上停职。
然而,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后,没有及时追击逃亡的唐僖宗,也没有建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