争吵的琐事一件件翻出来,尝试着用“我觉得…”、“我以为…”、“其实我是想…” 这样简单却前所未有的句式去重新解读。
每一次坦诚,都伴随着尴尬和脸红,但也伴随着一种奇异的、如释重负的轻松。
原来,对方那些让我们跳脚的言行背后,藏着的是和我们预想的完全不同的动机。
没有读心术的干扰,我们反而能更专注地听对方把话说完,看对方的表情,感受对方的情绪。
沟通变得前所未有的艰难,也前所未有的…真实有效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。
袜子偶尔还是会出现在奇怪的地方,唠叨也依然存在,酱油也未必次次记得。
吵架?
当然还会有。
但有什么东西彻底不同了。
我不再把她催我刷牙洗脸的唠叨,自动翻译成“她嫌我脏”。
我学会了在她开口前,主动去照照镜子,或者嬉皮笑脸地说一句:“得令!
马上去洗刷干净,请领导检查!”
她往往会白我一眼,但眼神里的嫌弃明显淡了,有时甚至能捕捉到一丝笑意。
她也不再把我偶尔的遗忘,直接定性为“心里没她”。
有一次我又忘了买她指定的酸奶,她只是叹了口气,说:“算了,下次吧。
你脑子里装的都是代码,能记得回家吃饭就不错了。”
语气里带着无奈,但没有了往日的尖锐攻击。
我反而内疚得不行,第二天一下班就冲去超市买了最大桶的。
最奇妙的是,当那些充满恶意的“心声”噪音彻底消失后,我们开始能“听”到一些别的东西。
比如,当我熬夜加班回来,累得瘫在沙发上时,她会默默递过来一杯温水。
没有言语,但我似乎能“听”到那份沉默的关心。
比如,她感冒发烧,我笨手笨脚地给她煮姜汤、换毛巾,她虽然皱着眉头嫌我笨,但在我转身时,会轻轻拉住我的衣角,很快又松开。
那一刻的沉默,我“听”到了依赖。
比如,周末一起看一部无聊的肥皂剧,她靠在我肩膀上睡着时均匀的呼吸声。
那宁静的沉默,我“听”到了全然的放松和信任。
我们不再需要超能力去窥探对方心底最不堪的角落。
因为当我们学会了笨拙地沟通、笨拙地表达、笨拙地理解后,那些曾经被误解和怨气掩盖的、平凡琐碎却真实存在的关心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