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蔓是单亲家庭,她妈妈在老家开了个面馆。
林蔓过得拮据,也不想给家里添麻烦,她都是一边兼职一边读书。
她有时候会偷偷跑去阳台,关着门讲电话。
我听过几次,声音很轻,大概是在和她妈报平安,说奖学金快要发了,说“下个月可能可以寄点钱回去”。
我们读的专业是全国重点,林蔓一直都是全系第一,她真的很努力。
如果不是你了解她,你不会从她身上看出她来自农村。
林蔓漂亮努力与人和善,没有人不喜欢她。
她不喜欢欠人情,也不爱谈感情,跟男生说话永远留着距离。
她怕别人说她“农村出来的攀高枝”,怕别人说她“为了奖学金去献殷勤”,怕一切被误解的可能。
直到谢宜成出现。
他主动来找她,说看过她写的项目书,说觉得她思路清晰,执行力强。
林蔓犹豫了很久才点头。
“这个项目很重要,”她当时这么说,“如果能拿奖,将来就业就不用再跑关系了。”
她以为只是一个比赛。
但后来我发现,她每天下课就不回来,开始频繁请假,情绪越来越不稳定,常常半夜发呆到天亮。
我问她怎么了,她说没事,说就是太累了。
但她眼圈红着,手机锁屏上,是谢宜成的信息——“在干嘛,想我了吗?”
谢宜成是那种很会说话的人。
林蔓一开始不太理他,他就发长消息,说自己不是那种仗着家里有钱就看不起人的富二代,说自己从小就被当“样板”培养,其实最羡慕的就是林蔓这种脚踏实地、一步一个脚印的人。
“我不敢跟别人讲,”他打字打到最后,“但我真的挺想跟你一起做点成事。”
林蔓回复很慢,有时候一个“嗯”,或者“再看看”。
直到有天晚上,她在寝室阳台接完电话,回来后眼眶红着说:“我妈一碗面卖12块,我读书一年要花2万。”
“我妈得卖两千碗面才凑得上我的学费。”
哭完她没再多说什么,只是把电脑打开,开始整理项目资料。
后来这种通宵变成了常态。
她白天上课,晚上不停敲键盘。
偶尔会盯着手机屏幕发呆很久,然后关掉界面,继续埋头干活。
有一次我看到她手机亮着——一条消息刚发过来:“想你了。”
下面还有一句撤回的。
她删得很快,但我还是看见了:“下次别躲我,我真的是在认真对你。”
唐伟没表态。
技术组当天下午就去学院调了档案。
项目编号是UP-R0219-A,全国级创新创业大赛,主办单位是某省教育厅联合三家企业。
参赛团队名为“U.P.”,负责人——谢宜成。
提交的策划书里,协作成员一栏写了三个人名。
没有林蔓。
汇报视频里,她全程没出镜。
比赛成果页面,团队照片也没有她。
所有提交记录、公开展示材料、奖项通报上,连她的字迹都没留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