亮和香料粉末,散发出一种奇异的、混合着山野清香和粗犷辛香的独特味道。
我自己尝了一口。
野菜的微苦鲜嫩还在,但被那霸道的野山香料和荤油一激,味道层次瞬间丰富起来,咸鲜香辣麻,在嘴里横冲直撞。
够劲!
够下饭!
我把拌好的野菜,分成小份,用洗干净的大树叶包好。
再次来到镇上。
这次,我没去后巷。
我去了镇子东头的长途汽车站附近。
这里人来人往,大多是赶路的旅客和司机。
我找了个不挡道又能被人看见的角落,把树叶包着的野菜摊开。
那股子混合了辛香、油脂和野菜清气的霸道味道,在汽车站混杂的空气里,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。
不少等车的人吸着鼻子看过来。
“卖啥的?
这么香?”
一个穿着工作服、拎着帆布包的中年男人走过来问。
“凉拌山野菜,师傅,尝尝?”
我打开一个树叶包。
翠绿油亮的野菜,裹着黄褐色的香料粉,卖相谈不上精致,但那股子生猛的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。
“咋卖?”
“一包五分钱。”
男人犹豫了一下。
五分钱,能买个白面馒头了。
但看看那诱人的绿色,闻闻那勾人的香气,又看看我洗得发白但干净的衣服和沉静的脸。
他掏出五分钱:“来一包!
尝尝鲜儿!”
他接过树叶包,也不讲究,直接用手捏起一撮塞进嘴里。
嚼了两下,眼睛猛地一亮!
“嚯!
够味儿!
爽口!
下饭!”
他三口两口就把一包野菜吃光了,意犹未尽地咂咂嘴。
“丫头,再来一包!
带路上吃!”
有了第一个,就有第二个。
尤其是一些跑长途的司机,吃腻了干粮咸菜,这五分钱一包、又鲜又野又够劲儿的凉拌野菜,简直是开胃神器。
我的野菜包,成了汽车站附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虽然依旧要提防红袖章(卖吃的风险更大),但收入比卖汤时高了不少。
更重要的是,它让我看到了新的可能——利用身边最不起眼的山野资源,加工一下,就能变成“商品”。
日子,就在这油渣汤、碎布头、凉拌野菜的轮换中,一点点往前挪。
破窝棚被我收拾得越来越像个家。
堵严了漏风的墙,加固了茅草顶。
土炕上铺了厚实的干草和一层旧褥子(用碎布和旧棉花拼的)。
墙角垒了个小灶台,用破